依 師父的調教、聖教而行,佛心印心中看見自己的不夠感恩!
不用頭腦思維來評斷面對,而是真心感恩所有人的付出後,一切變得豁然開朗。
(台北)陳正
2025-01-13
感恩 師父!讚歎 師父!
感恩 師父讓佛弟子有在此分享的機會,也感恩各位師兄、師姐發心參與共心。
大家好,我叫陳正,目前從事室內設計相關的工作,2017年6月入門,至今已超過7年。
入門的契機是因為當時的婚姻狀況讓我覺得很難過,痛苦到連帶影響到生活與工作,所以想找一個能讓心情安定的方法,在試過運動、瑜珈、閱讀、買醉以及與朋友傾訴都無效後,最後想試試看靜坐,那時跟朋友聊到這件事,他說他有個朋友一直要找他去打坐,可是他不想去,不然介紹給我認識?奇怪的是,我認識他朋友後,他也沒有要帶我去打坐,反而是先跟我約喝咖啡、吃飯聊天,大概碰面兩、三次後才帶我去分享會,入門後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不能陌生接引。在那之後到今天為止,我都沒有遇到任何人跟我分享 師父,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當初的那一次主動被接引,佛弟子目前還在業海浮沉,光是想到都令我不寒而慄。
當時對於分享會上的內容,其實沒有太多的相不相信,只是評估了依教奉行四件事的時間成本與風險,覺得沒什麼問題,就開始了嘗試。既然要試,想快一點看到效果,所以常常自行加碼,從每日一禪定、每週一法會變成有空就兩禪定,兩法會,過程中漸漸地感受到清淨安定,本來想著如果認真修行是否就不會離婚了?結果在入門兩個月後跟前妻的談判反而陷入膠著,吵到要打離婚官司,但說也奇妙,本來已經找好了律師,卻在一座禪定後,突然浮起了一股好悲傷的感覺,有個聲音跟我說她也不是故意的,於是在下座後傳了一封訊息給她,跟她說我不想再和她彼此折磨了,我們就依照她提出的協議內容簽字分手吧,事後回想,這好像是我開的第一個悟。
開悟前的我個性急躁,很多事喜歡依著自己的邏輯跟人家輸贏,常常覺得胸中有股怒火,一被點燃就會向外噴射,或許是在專業上有努力過,所以常常都理直氣壯地想要說服別人,前老闆都說我是用下巴在跟人家說話,簡單講就是自視甚高、傲慢無明。
也或許是因為很會看細節,所以常常可以挑出同事設計圖或是工地現場的一些問題,以往挑出這些問題都會讓我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比較厲害,但隨著長時間的依教奉行,才漸漸將工作上習以為常的追求效率、解決問題的工作模式,轉變為用心體會。內省後才發現,我所挑出那或許百分之五的不完美,實際上是因為大部分的內容,同事都已經處理好了,也就是在不知感恩的情況下,我看到的是5%-10%的改善空間,但我其實應該感恩的,是對於同事們90%以上的好表現,懺悔過往不知感恩,近期才了悟無論是與我一同工作的夥伴,信任我的業主,或是我所信賴的廠商,其實需要的不僅僅是我的專業,更需要我的關懷。真心關懷讓我更有同理心的理解每一個狀況發生的原因及每個人的難處,當這些源頭的因子被釐清,其實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用蠻力去解決。
入門後剛開始求的都是人間事,不外乎家人健康快樂、工作順利、感情順遂,但在一場法會聽到師資分享:「人生要成功,其實只需要兩件事,內有智慧及外遇貴人,但偏偏這兩件事,都無法靠努力得到」,於是開始思考修行的真實義。
近期的心得體悟是:如果每天我們面對的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地呈現,那我們其實不需要以人的角度來思維,畢竟如果我們每天忙碌地處於任務模式,想要解決生活、工作、家庭裡的大小事,其實是用意識心在跟業力碰撞,誠如 師父在禪行週報170期的開示:「弟子跟隨 師父,不能看『人』相在修行,只用人的頭腦意識思維、是非對錯、好壞算,這樣背離修行的軌道,要依 師父的調教、聖教而行,佛心印心;修行不是為『人身』而修,是為靈性而修行,因為靈性壽命太長太長了;『人』只有一身一世。」有了這樣的體悟,我開始內省懺悔是什麼障礙弟子成佛呢?內心的聲音告訴我是不夠感恩,不管是在家庭裡覺得媽媽囉嗦的管東管西,事事都要照著她的想法走,還是對小孩一直希望他們快一點(吃飯快一點、洗澡快一點、寫功課快一點、快一點去睡覺),工作上處處看到同事跟廠商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希望可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率更便宜,感情上希望對方更懂我,股票漲了10%希望再漲20%,都是用「我」,非常主觀的個人立場,不知感恩的在要求對方。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因為不知感恩所以看不到自己獲得的已經很多很多,第二、所有思維都是圍繞著我(意識心)在打轉,不論是我覺得、我希望、我想要都是以「我」為中心,沒有聽從靈性的渴望,當然也無法讓 師父引領,與 師父印心。
用心體會後才發現,在過往生活的逆境中,不管是家人、感情還是工作,那些會讓我難過的人、事、物,其實都是在提點我可以內省突破的地方,當我不是用我的頭腦思維來評斷面對,而是真心感恩所有人的付出後,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
在護持任務上,我護持的是空調組,以往用頭腦意識護持時,都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哪些設備該放在哪個位置?風量溫度要設定多少?開啟順序是什麼?線要怎麼捲才美觀?所有流程最好有明確的SOP,畢竟如果每個師兄護持的做法都不一樣,會讓我很傷腦筋。
用心感受後才發覺,護持任務不是在做事,舉例來說,梯廳的壁扇要開的風量,其實是依照護持同修的需要而調整,有些師兄可能比較怕熱,覺得風量可以大一些,吹到比較涼快,有些師姐比較怕冷,最好不太要吹到風,整個空間不要悶就好,甚至是近期因為天氣比較冷,壁扇可以備而不用,讓同修自在調整,護持任務其實是在給我機會,去與每一位同修共心,透過他們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總而言之,從任務模式(用腦)轉換到體驗模式(用心),其實單純的是將主導權從頭腦意識,轉換到元神引領,再交給 師父 如來做主。正如 師父在禪行週報第40期所開示:「直到有一天真正開了大悟,元神會開始要人一起努力,好通過如來法則、成就佛道。如果弟子心細,會知道元神在強力引領,即使這一世沒有通過如來法則、成就佛道,未來世的機率還是非常大」。
再者當我們的元神強力引領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時時刻刻與 師父佛心印心。佛弟子懺悔過往的傲慢、無明及不知感恩,讓自己在禪行路上,因正負意識的擺盪而起起伏伏。在此鼓勵各位同修,可以深刻反省障礙自己成佛的關鍵,放下意識心,用心的全力依教奉行,相信定能感受到元神與 師父的引領,並衷心的感恩 師父大佛的慈悲。
以上是陳正的心得體悟。
祝福各位同修都可以讓元神強力引導,時時刻刻與 師父佛心印心,直至明心見性,成就佛道,利益十方眾生。
感恩 師父!讚歎 師父!
感恩老師
感恩各位師兄師姐的聆聽
佛弟子陳正懺悔合十感恩
佛弟子以上心得分享見證為真誠屬實,若有不實,願自負責任!佛弟子願無條件提供佛教如來宗及同修弘法利益眾生使用。